人文社科前沿讲座第十一讲 杨慧林解读中国思想何以进入西方的概念系统

发布时间:2016-05-12 作者:文/教务部 图/党群工作部 来源:教务部

5月9日晚,“人文社科前沿讲座”第十一讲在校区修远楼120教室开讲。本次讲座特邀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原文学院院长、现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慧林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中国思想何以进入西方的概念系统。讲座由国际学院副院长石佳友主持。石佳友副院长强调,此次杨慧林教授讲座的内容横跨中西文化,对于可能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的汉教和法语专业的同学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欢迎声中拉开了帷幕。

 

讲座伊始,杨慧林教授借引四段中外名家之言作为本场讲座的开篇,简要阐述了他对于中西方思想话语背景,即广义上的当今中国人文学研究背景的理解。接下来,杨慧琳教授以丰富的中西方互动的例子说明现代中西方人文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和质疑。他表示,我们既要看到在中西文化交流中 “输入”远远大于“输出”,也必须开始思考中国思想该如何进入西方主流概念系统。

 

在谈及中外诸多学者怎样理解中西方相互影响的可能性时,杨慧琳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恰当的重新阐释、重新理解和修订自我,重新激发自身文化的内在活力,并且不能只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是要在双方共同执守的分享性的逻辑中开展中西思想之间的互动。

讲座尾声,杨慧林教授和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互动,探讨了宗教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问题。随后,石佳友副院长做了精彩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杨慧林教授的讲解,同学们纷纷表示杨教授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温文尔雅的气度及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方式令大家深受启发。

(编辑:学莲)

 

更多 >> 人文社科前沿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