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家系列讲座第五讲 Jacob Schmutz教授谈法国哲学家眼中的儒家思想

发布时间:2015-11-30 作者:金雅婕 来源:法方教学与学生事务部

11月27日下午,巴黎索邦大学哲学副教授、中世纪和古典主义经院哲学专家Jacob Schmutz先生在苏州校区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他以“孔子或亚里士多德?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哲学的中国镜像”为题,谈及了中国儒家思想在法国的境遇。

讲座以时间为轴线,梳理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学在欧洲的接受史。16世纪,中国的四书五经由利玛窦、龙华民等传教士传译到西方,引起了欧洲学者们的注意。随后,由于耶稣会士在中国朝廷的努力,康熙皇帝于1692年颁布了允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的宽容赦令。然而,这一成果很快遭到了欧洲其他修会的破坏。他们强烈谴责耶稣会士允许中国天主教信徒祭孔拜祖的“让步政策”,认为这是亵渎天主教教义的行为。由此引起了欧洲长达百年的“中国礼仪之争”,即天主教各修会间就中国人的行为祭孔拜祖究竟是异教崇拜还是文化风俗这一问题而引起的争论。在这一过程中,西方陆续出版了介绍中国哲学思想的作品。最终,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判定了中国礼仪违背了天主教教义并将其禁止,而这一结果触怒了清廷,使雍正皇帝于1724年颁布了天主教禁令。

其后,Jacob Schmutz教授强调: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传教士的作品中了解中国儒学思想在西方的译介;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法国哲学家的作品中寻找对中国儒学的描述,而这样的描述往往更加理性。
最后, Jacob Schmutz以一幅在当时欧洲广为流传的哲学寓意版画作为结尾。在画中,我们可以找到以孔子为首的中国贤者们,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一起,簇拥在代表哲学的女神下。这说明了法国学者对中国儒学思想和圣贤的重视。

讲座使在座的师生进一步了解了16、17世纪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交流,尤其是为硕博班学生们未来研究课题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编辑:桑明旭)

 

更多 >> 国外名家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