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子在“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中取得佳绩

发布时间:2024-12-25 作者:文/图 梁洁瑜 何丹妮 白羽然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2月21日至22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决赛”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顺利举行。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287所培养单位的1460支研究生队伍踊跃报名,经过专家评审团的筛选、评审及决赛的现场角逐,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津在掌握”与“汉医桥”两个团队均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语润师心”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我校也成为全国22所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的高校之一。本次校区的参赛队伍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郑梦娟、潘晨婧,国际学院副教授曹睿昕指导。

图片 1.png

从左至右:郑梦娟(带队老师)、戴艺文、刘晓、李蕴、陈舒瑶、梁洁瑜、白羽然、何丹妮

2023级硕士梁洁瑜(队长)、贾玲、白羽然、何丹妮和 2022 级硕士毛仪婷组成的“津在掌握”队,参与了“新应用”赛道的比赛。该团队以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汉语课堂的学生使用具有歧视色彩的词语“zhingzhong”的突发事件为切入点,对学生们实施了跨文化交际和“中文+职业”的教学活动,有效转变了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在小组赛阶段,该团队与对手团队围绕文化教学与游戏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辩手你来我往,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从左至右为:白羽然、梁洁瑜、何丹妮

2024级硕士刘晓(队长)、戴艺文、李蕴、2022级硕士李瑞琪以及四川大学2024级硕士魏方雨共同组成了“汉医桥”队,也参加了“新应用”赛道。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的指导协助下,该团队聚焦来华医学专业留学生专业汉语学习,致力于探究新手教师在医学汉语写作领域所面临的教学难点,如专业术语难、电打笔写平衡难、语体风格转换难等,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在比赛现场,双方队员就专业词汇分级问题、学习效果检测问题等展开激烈辩论。三位同学以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对案例的深刻理解从容应对,充分展示了国际中文教学与医学专业培养之间跨学科融合的可行性,展现了人大学子的精神风貌。

从左至右:刘晓、戴艺文、李蕴

2023级硕士陈舒瑶(队长)、2022级硕士翟朴朴、李宇彤及2024级硕士杨碧莹组成的“语润师心”团队参加了“新标准”赛道,通过体现国际中文教育志愿教师在异国他乡初入职场时遇到的挫折与积极尝试,帮助“学生型教师”志愿者更好地在跨文化环境中调试心理、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案例体现真情、真知、真意。

左一:“语润师心”团队队长陈舒瑶

在本届大赛中,校区师生团队以其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成绩斐然,彰显了校区在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高品质追求。

未来,苏州校区将持续优化全方位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坚实专业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高水平人才,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华贝)

 

更多 >> 学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