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日内瓦大学第十一期“中欧欧洲法项目”开班仪式在苏州校区举行。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绍刚、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亦文、日内瓦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教授及两校合作项目负责人Thomas Schultz、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方新军、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区副主任陈淼、康达律师事务所(苏州)主任马树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中法学院副院长徐星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国际事务部主任、第十一期中欧欧洲法项目班主任张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港澳台)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欧欧洲法项目”负责人石佳友主持。
与会嘉宾首先观看了由第十批项目学员制作的汇报视频,汇报了在异国他乡的学习成果、生活点滴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收获,并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中欧欧洲法项目”的各位领导、老师们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感谢项目提供的宝贵机会和帮助,并期待第十一期学员在未来能在学业和事业上不负厚望,砥砺奋进。
王一琳同学代表项目第十一期学员发言。发言中,她首先对支持单位、以及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关心表示由衷的感谢。其次,她表示新学员们深受往届师兄师姐的鼓舞,体会到“成就离不开努力和坚持”的道理,立志以此为榜样,充分利用学习机会,全体学员将夯实法语基础,精研国际法与欧洲法,力求成长为熟练运用汉、英、法三语的国际化法律人才,未来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为推进国际合作和法治事业贡献力量。
Thomas Schultz教授通过视频致辞。他热情欢迎新一批项目学员加入,并表达了对他们学习旅程的期许。Schultz教授赞赏学生们所展现出的卓越素质,并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展现出同样的勤奋和开拓精神。他提醒大家,法语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最难掌握的二十种语言之一,学习过程将充满挑战,但也将带来与法语文化和法学体系深入交流的宝贵机会。Schultz教授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积极融入校园生活,拓展国际视野,为即将到来的学术及实习经历打下坚实基础。他最后表示,期待在日内瓦大学见到大家,开启全新的学术旅程。
中法学院法语教师代表朱波老师首先表示,精通法语将为同学们的未来打开无限可能,不仅能帮助同学们在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更将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拓宽视野,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她表示法语学习虽然具有挑战性,但绝不枯燥乏味,希望同学们能在法语学习中保持耐心与热情,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中法学院法语教研中心副主任林婷分享了“中欧欧洲法项目”的教学成果,并强调了学习法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打开国际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一把钥匙,并表示,将帮助学员们在10个月内尽可能掌握法语的语言技巧,为未来在学习和职业发展方面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她也祝愿同学们在接下来的苏州学习之旅中能够收获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收获宝贵的友谊与合作,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为中国代言,展现中国的形象,传递中国声音。
石佳友宣读了2024年康达(苏州)国际组织优秀实习奖名单,蔡绍刚、马树立共同为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一等奖获奖者是本项目第八批学员王思懿,曾于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内瓦总部实习。实习期间,她主要负责专利、商标和外观设计检索工作,以及开设知识产权网络研讨会等工作,为中国企业编写数据库中文版及英文版使用手册,助力中国企业于知识产权领域与国际接轨。二等奖获得者是本项目第八批学员刘茜雅,曾与国际电信联盟开展为期6个月的实习。她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全球电信企业高级管理层圆桌会议的筹划及会议报告分析、策划国际电联科技女性协会等工作,在科技与法律领域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采。
获奖学员刘茜雅同学做了线上发言。首先,她在发言中对获得奖学金表示荣幸,并对“中欧欧洲法项目”的领导、老师和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苏州)的支持表示感谢。她分享了在国际组织实习的宝贵收获,特别是跨文化沟通与法语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她向新学员们传授了申请国际组织实习的经验,鼓励大家在过程中保持耐心,不断提升自己,为投身国际法事业勇敢追梦。
获奖学员王思懿同学做了线上发言。她分享了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日内瓦总部的实习经历。她表示,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是实习中的重要收获,同时在国际组织中的社交网络也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最后,她对“中欧欧洲法项目”和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苏州)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并祝愿师弟师妹们在未来的实习与学习中能够收获宝贵的经历。
马树立首先代表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苏州)对第十一期“中欧欧洲法项目”的开班仪式表示热烈祝贺,并期待该项目为法律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他强调,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苏州)注重培养具有国际事业的青年律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学习的平台。最后,马树立对获得康达(苏州)国际组织优秀实习奖的两位同学表示祝贺,并希望本项目的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积极汲取前沿知识。
武亦文充分肯定了“中欧欧洲法项目”在推动法学人才国际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他指出,项目不仅为学员开拓了学术机会,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法学发展的趋势,并在研究生教育的系统化和资源整合方面尤为值得借鉴和推广。武亦文还衷心祝愿第十一期学员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取得佳绩,并期待中欧法学合作项目持续发展,成效卓著。
方新军对“中欧欧洲法项目”的卓越成果做出了高度评价。他强调项目自创立以来在人才培养和法学交流方面的重要价值。方院长结合个人学术经历,强调了海外求学在拓展法律视野、深入理解不同法系文化上的深远影响。他还指出跨国法学研究能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全球法律变革。他提到,法语国家的法学思想,尤其在民商法和债权关系等领域的前沿探索,对中国法律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而后,他鼓励同学们珍惜在“中欧欧洲法项目”中的学习机会,把握法语学习和法学研究的难得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未来将在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建设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校合作发展局副局长沈浈真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中欧欧洲法项目”的高度认可,并对项目的优秀表现和学员们的杰出风采表示了肯定。她分享了园区的发展历程,提到园区自1994年成立以来,今年迎来了30周年纪念,展示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成果和优势。她强调,园区致力于为入驻高校及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以促进区域内教育和科研的深度发展,此外,她还鼓励同学们积极融入园区的环境,参与实践,并祝愿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前程似锦。
蔡绍刚在发言中对第十一期“中欧欧洲法项目”的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首先,希望同学们筑牢知识根基,以高质量的法学素养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他指出,高水平的法治建设需要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以应对当前涉外法治人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挑战。其次,他鼓励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心中,坚定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再次,他希望同学们树立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为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而努力。最后,他祝愿第十一期项目同学们在学业上取得佳绩,并期待“中欧欧洲法项目”在未来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
徐星美在致辞中分享了对“中欧欧洲法项目”的体会,她提到,“中欧欧洲法项目”是跨学院、跨学科、跨校区的协同成果,不仅派出法语教育研究中心的优质师资,还得到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康达律师事务所(苏州)等地方政府及机构的支持,承载着更高的人文和全球视野。她引用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借此勉励项目同学,希望同学们不仅追求学业精进,更要肩负推动全球法治进步的使命。最后,她勉励同学们珍惜机会,早日成为涉外法治领域的栋梁之才。
杨东在开班仪式上作总结发言,他向国家留学基金委、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康达律师事务所(苏州)及各合作单位多年来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中欧欧洲法项目”设立至今已取得显著成效,深刻契合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涉外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他对新一批学员寄予厚望,他鼓励学员们以师兄师姐们为榜样,借助项目平台提升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未来在涉外法治领域大有所为,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出席开班仪式的还有: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庭长蔡燕芳、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李雄、江苏益友天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强、上海上正恒泰(苏州)律师事务所资本金融部主任崔娜、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苏州)行政总监王菲等。
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人大-日内瓦大学“中欧欧洲法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于2015年3月批准后启动,针对人大、北大、清华、武大、吉大等全国知名法学院遴选本科获得法学学位的学生,经过中瑞双方联合组成的遴选委员会以全英文笔试和面试选拔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进行两个学期的法语培训和专业课学习,次年秋季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学院攻读“欧洲法与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随后申请赴国际组织进行三至六个月的实习。这一项目旨在培养精通“三语(中文、英语和法语)三法(中国法、欧洲法、国际法)”的中国青年法律精英,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培养中国青年法律人才。
(编辑: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