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应邀在苏州校区作题为《中欧文明的交流与重建——八十年代以来欧州名著的中译兼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远见书院主办,江南学术交流中心和中欧文明论坛承办,研究生部执行主任马润有主持。
程光炜教授结合自身的求学阅读经历,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欧洲名著的中译历程。他表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一股翻译热潮,不同学科的书籍在中国翻译出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八十年代的译作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古典哲学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他以《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等名著为范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第一阶段的中译成就。第二个阶段主要是1985年以后,欧洲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与欧洲后现代社会有关的哲学社会著作的翻译和传播。他通过《存在与虚无》、《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等,剖析了当时欧州的社会现状与文化思潮。
程光炜教授还通过莫言、余华等作家著作在欧洲的翻译传播与获奖情况,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情况,并得到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海外翻译和传播的3点启示:一是推动“中国形象”进入欧洲读者的视野;二是增强了当代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三是促进了中欧文明的交流与对话。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交流环节,程光炜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书院学生关于文学滞后性、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写作、文学翻译等问题。程光炜教授还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文学特质特点,为青年学子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大家带给了全新的文学思辨。
(编辑:白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