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加快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迈向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2-06-13 作者:徐星美 来源:党群工作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伟业赋予高校的战略使命,清晰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路径,形象揭示了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深厚内涵,生动描述了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中法学院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办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切实以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中法学院的新十年发展中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答卷。

始终坚持党对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绝对领导

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着眼于抓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要在中外合作办学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为自由行走于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的青年学子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

久久为功抓思政是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师生的自觉追求,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紧扎实抓好。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也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挑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稳固当前、抵御风险的现实需要,更是有利长远、固本强基的战略谋划。

努力打造“多元化、高水平、重协同”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中外双方教师融合促进师资队伍多元化。习总书记指出:“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中法学院的十年办学实践证明,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合作办学事业中锻造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基础,也是合作办学事业提质增效的“牛鼻子”。本科层次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排头兵,因此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关键。在中法学院新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将进一步注重引进合作院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外方教师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全面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中外双方教学融合保障教学质量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教学融合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教学过程的充分融合,既能体现外方课程的优势所在,又能实现外方课程的本土化对接。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领域还需要特别重视外方教材资源方面的教材内容适当性、教辅资源可得性等特殊难题。中法学院在语言课程教学中已经率先探索出了“教师、教材、教学”全方位融合的语言课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成效。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进一步使得双方专业课程内容做到合理衔接、有序推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充分沟通、加深理解。

中外双方科研融合实现研究成果重协同。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是提高合作办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对中外双方教师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中法学院注重充分吸收外方合作院校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突出学科实力,助推双方师资提升科研水平,采用双方共同申报课题、共同承担科研任务等方式,开展实质性合作。根据专业特点,双方教师具有金融、数学、管理、计算机等不同专业背景,在当前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外双方的科研融合对于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协同效应。

积极培养学生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兼具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习总书记在考察中勉励当代青年“跑出属于你们的最好成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越来越深度融入世界,青年以前所未有的机会参与到对外交流合作中,逐渐从“站在舞台”走向“舞台中央”,这意味着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当代青年有责任、也有条件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提高本领技能,交出中国青年的优异答卷,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年力量。

鼓励青年学子持续加强了解国际大势和中国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青年学子一方面要在国际大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定力,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等关心全球发展趋势、参与全球治理;另一方面要扎根祖国大地,把握时代脉搏,深刻了解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的国情、社情、民情,牢记肩负的时代使命,用生动实践回应祖国的殷切期待。

培养青年学子持续提升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当代青年一方面要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既要从厚重宝贵的红色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前进动力,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又要积极了解国际组织运作,努力成为国际组织以及全球性讨论等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广大青年需要用双脚、双眼、双耳和内心捕捉、洞察中国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趋势,在文明互鉴中向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我国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央发出属于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强音。

 

更多 >> 学院新闻